材料作文审题指导
整体而言,材料作文的审题要做到“三性四清”。“三性”为审题的原则,“四清”为审题的方法。“三性”指:
1.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四清”指:
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材料作文的审题方式。
一、多角度立意型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中国队足球首次冲出亚洲参加,按照习惯,竞赛双方的队员在结束比赛后常常互换球衣,以示友好与纪念,但在中巴之战后却出现了令人尴尬的局面:中国队迎战巴西队的前一天,马明宇说,这是一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比赛结束,我希望能和9号罗纳尔多交换球衣,我也是9号,这将是多么有意义的事!但赛场上巴西不和中国队员交换球衣,巴西大牌藐视国足。虽然0:4负于巴西还谈不上是中国足球的耻辱,但巴西队的大牌球星赛后拒绝在场上同中国球员交换球衣,却给国足将士们深深地上了一课。
请选择一个角度结合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多角度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应吃透材料,材料是讲述第17届世界杯上巴西之战后的一个尴尬场面:巴西队拒绝和中国交换球衣。审题之时我们可以从胜方和败方两个角度进行立意。
角度一:中国队
1、从实力不如人的角度立意:①落后就要挨打(技不如人的悲哀—可联系中国近代史展开)
②平等靠实力(谦虚代替不了实力,态度诚恳代替不了技术)
③实力是尊严的资本
2、从如何才能赢得对手尊重的角度立意:
①自尊自强才能赢得尊重(尊严)(可联系香港、澳门回归,入世,申奥,世界杯足球赛展开)②耻辱靠自己去洗刷 ③尊重不是他人施舍的 ④与其仰慕,不如赶超(联系: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⑤知耻而后勇(联系:卧薪尝胆,十年磨一剑)
角度二:巴西队
1、从正面肯定的角度立意:①胜者有权说“不!”②“竞争”不同情弱者
③强大就是硬道理 ④与劲敌为友(如果我们赢了球,他们一定会同意换球衣)
2、从反面否定的角度立意:①尊重勇敢的失败者 ②善待“后来者”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④傲慢不是胜者应有的风范⑤没有永远的强者,也没有永远的弱者(法国队从小组出局,塞内加尔的黑马<第一次参加世界杯赛>杀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马克思大女儿燕妮曾问历史学家维特克:“您能用最简明的语言,把人的历史浓缩在一本小册子里吗?”维特克说:“只要四句德国谚语就够了:1.上帝让谁灭亡,总是先让他膨胀;2.时间是筛子,最终会淘去一切沉渣;3.蜜蜂盗花,结果却使花开茂盛;4.暗透了,更能看得见星光!
请选择一个角度结合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这是则多角度立意的材料作文,历史学家维特克借用四句德国谚语从历史的角度对人生进行了高度概括,四句谚语四种角度。
1.上帝让谁灭亡,总是先让他膨胀。告诫人们不能放任自己的欲望,一旦物欲膨胀、利欲熏心,将会导致灭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物极必反。
2.时间是筛子,最终会淘去一切沉渣。这一句是从人生价值这一角度来说的。时间是对人生价值的最好考验。倡导人们积极地创造人生价值。
3.蜜蜂盗花,结果却使花开茂盛。人生中总会遇到一些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比如说别人的诽谤,人生的挫折,这就如同是“蜜蜂盗花”,结果却使花开茂盛。祸福相依,辩证地看待人生中的不利因素。
4.暗透了,更能看得见星光!这一句是从人生态度的角度来说的。人应该乐观地看待人生中的困境和失意。要善于从黑暗中去寻找光明。
二、相反型材料作文
1、材料特征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其相异点往往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
2、审题要点
(1)材料内容是由相对(反)的两部分组成的,审题时要坚持全面的观点,既要注意两部分之间的区别,又要注意二者之间的联系。
(2)坚持重点论,审题时要权衡内容的两部分,把握命题者的感情指向性。要特别注意两种观点或看法之间的过渡语和过渡词,如“然而”“但是”“相反”“与此同时”等标志性词语。
(3)文章构思时,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最好不平均用力,应该有所侧重,这样文章才能写得具体而深刻。
读下列文字,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泰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印。”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学生写这篇作文,可能有下列立意和写法:
第一种,抓住“一步一个脚印”,写“要踏实”、“不能好高骛远”。这显然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太片面了。
第二种,把于丹和易中天的观点并重。把于丹和易中天的观点各论证400字左右;有的各论证三分之一,再把二者结合起来论证三分之一;有的摇摆不定,不明确表态支持谁的观点,只说要努力登山,这种写法也不可取。
第三种,百分之百地论证于丹或易中天的观点,对另一教授的观点只字不提,既不引用,也不置可否。这也不太好。
我们说,两位教授的观点都有道理,但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若二者并重,则哪一种都写不好,文章的中心都得不到突出;虽然全面理解了材料,却并未选角度。所以,这些立意都不好。侧重于于丹或易中天的观点进行论证。这样才对。
大家不妨比较一下上述材料和五月份第二次模拟考试作文在审题上的异同点。
根据下面的小诗,按要求作文。
上帝爱鱼
造了许多湖泊和小溪
人也爱鱼
造了许多网鱼的工具
要求:认真品味诗意,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相同点:都是对比型材料。
不同点:1.上述材料中两位教授的观点都有道理,都没有违背生活常理和对错之分。而第二次模拟考试作文中人类爱鱼的方式显然是自私的。2.两则材料作者的命题者的情感倾向是不同的,第一则材料命题者对两个教授的观点持有中立态度;二模试卷作文,隐含有命题者对上帝爱鱼方式的赞许,对人类自私的批判。任何类型作文题目的审题都不要忽视命题者的情感倾向。正因为材料有这些异同点,所以在审题上还是有些细微的差别。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1915年,大洋洲北面一原始部落民族。一批欧洲传教士见当地人在使用磨制石斧,便大量赠送短柄钢斧,帮助他们提高效益。不料,其结果只增加了当地人的睡眠时间。
2、日本兵库县有个小山村。一天,村里的长者把村人召集到一起说:“都什么年代了,咱们还过着与原始人差不多的生活,要改变这种状况,办法不是没有。大都市里的人长期过现代生活,肯定会腻味的。咱不妨走回头路,干脆过原始人的生活,利用落后的‘特长’,‘出卖’这落后,定能赚不少钱。”这回天妙计,博得全村人喝彩,大家说干就干,有的在树上筑巢,有的用兽皮缝衣,有的用石器打磨工具……一时间舆论大哗,旅游者、考察者慕名而来,小山村暴富起来。
【审题指导】
上述两则材料在表达上都是由正反两方面组成的,在内容上反映的都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两则材料进行分析不难看出:第一则材料的原始部落的人观念不更新,安于现状,自甘落后,即使引进先进技术也枉然;第二则材料中日本小山村的人有强烈的变革意识,即使没有外界帮助也会由弱变强,由贫困变富裕。从命题者的情感指向上看,显然命题者是肯定第二则材料的做法,由此可得出立意: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
三、材料话题作文
1.材料话题作文题与一般话题作文的区别。
(1)材料的作用不同。话题作文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没有材料,只给“话题”型;另一种是给了材料的“话题”作文。第二种话题作文与材料话题作文形式上很相似。,事实上两者对待材料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只是命题者对考生写作的导引,是诱发考生思考写作内容的“由头”,是思维发散的触媒,考生写作时完全没有必要援引材料.所写作文只要在话题范围内即可;而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则是考生写作的主要依据,包孕着文章的主旨,考生必须把材料的中心作为写作的主题,并由此而把作文延展开去。
(2)写作要求不同
①审题上:话题作文强调的是和材料“有关”即可,话题作文不故意在审题上为难考生,审题的重心不在材料本身。而材料作文行文的主旨则要求与材料完全吻合,所提供的材料既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文章的立意必须从材料中来。
②结构上: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是必须使用的,如果是议论文,材料还可放在文章的开头作为引出论点的依据,而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不是必须使用的。
③思维方式上:材料作文的写作多为“线性思维”;而话题作文则是“发散思维”。
因此,我们在写作时应审清题目要求,分清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以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道:“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以“雕塑自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体裁不限。
【审题指导】
这是则材料话题作文。材料对行文的中心有限制。在这个作文题目中,最后一句“其实……自我”是关键句。“边边角角”比喻每一个人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这句话揭示了以下主旨:每个人只要去掉缺点和不足,就能成为完美而健全的人。如果只看话题不看材料,行文势必大谈学习、拼搏、到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如此等等,虽然谈的都是“雕塑自我”的问题,但角度不对,结果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正确的角度是“去掉边边角角”,这才是“雕塑”的内容。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歌德说,我一生只是辛苦工作,我的年表就是最好的说明;康德说,人一生不断地进行创造性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爱因斯坦说,只要有一天你得到一件合理的事情去做,从此你的工作和生活就会有奇异的色彩;一个普通人说,我们注定终生吃苦,我们注定活得不轻松,但我们应该活得精彩。”
请以“精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考生只要围绕“精彩”这一话题写作即可,不必拘泥于材料本身,且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这无疑给考生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写作空间。而话题作文对文体的要求又不十分严格,考生可挑选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几只气球,就剩下最后一只没有卖出去。
“为什么顾主看上了它们,而没有看上我呢?”剩下的那只气球不解地问。
“我在给你充气时,谁叫你不肯多充一点呢?在你们几只气球中,就数你个头最小,顾主又怎会看上你呢?”主人说。
“充气,是件多么危险的事呀,弄不好就会球破身亡。”气球胆怯地说。
“不充气,更安全,但作为一只气球的价值,也就失去了。充气当然充满了风险,但风险常常与机遇同在,如果一点风险都不敢去承担,那么又如何去实现作为一只气球的价值呢?又如何去赢得顾主青睐的机会呢?”
寒风中,一只又小又瘪的气球,一直被人冷落着。
1.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以“风险与机遇”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中常常会面临各种风险。风险与机遇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总是同时出现,此消彼长、无休无止。就如同地狱与天堂、乾与坤、阴与阳。有时市场风险聚集度越高,可投资机遇越低;市场风险聚集度越低,可投资机遇越高。有时若你敢于冒着巨大的风险,便会收获累累硕果……
请以“风险与机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